狂少小说网
狂少小说网 > 大叛贼 > 第四百四十三章 封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四十三章 封爵

 

收复故都,大明普天同庆。

整个南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当北京被明军收复的消息传来后,城中顿时欢呼一片,百姓们争相而告,商贾店铺更是如同节庆一般挂出红灯笼招商引客,所有物品全部打折赠卖,文人墨客更是在酒楼中对酒当歌挥洒笔墨,就连那些外国商人也沉浸在如此热烈的气氛之中。

这么些年的努力,江南百姓对于大明的归属感日渐越深,而当明军拿下北京后,百姓对大明的拥护和对朱怡成的崇拜更几乎到达了顶点。如果说几年前,朱怡成刚刚打下南京城的时候,或许还有许多人首鼠两端,觉得大明长不了,而现在几乎天下人都已确定,这天命就在大明这边。

翌日,朱怡成召开朝会,整个朝堂上同样是一片喜色,众人不住向朱怡成道贺,甚至有臣子提议给朱怡成上尊号,以示此收复故都,再复神州之伟业。

但这件事被朱怡成直接拒绝了,先不说现在离彻底收复神州还远的很,眼下仅仅只是打下北京城和天津卫而已,整个北方清军依旧占有大片国土,清廷上至康熙下至主要官员,如今已经西逃,而清廷控制区内的清军也在着手反击,试图夺回北京城。

再说,就算彻底解决了清廷,朱怡成也不打算上什么尊号。在他看来,所谓的尊号和裹脚部一般又臭又长,除了是读书人搞出来糊弄天下人的玩意外,实际上并没什么用处。而且纵观中国历史,皇帝为自己上尊号者真正能名垂千古者又有几人?而那些被世人所记得,并公认为是明君者,上不上尊号又有什么区别呢?

百年之后,如历史能记得自己,自然会有后人评说功过。所以,朱怡成并不在意这些,而他拒绝上尊号的这个举动非但没让这些臣子们反感,相反许多有长见的大臣对朱怡成如此虚怀若谷,心系天下而不在乎这些虚名的举动大为钦佩不已。

除此之外,廖焕之特意提出了一件事,这件事倒是朱怡成一口就答应下来了。这事不是别的,是祭祀孝陵,以慰太祖。

的确,当初打下南京城后,朱怡成第一件事就是祭祀孝陵,而现在拿下了北京城,再一次祭祀孝陵那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件事只不过是通过廖焕之之口提议而已,朱怡成当即答应下来,并让礼部着手立即进行操办,时间就定在了三日之后。

此外,对于战局方面,虽说明军已拿下北京城,但整个天下依旧还未平定,不仅是北方,湖北战场上依旧战况激烈,大明如今还远远未到天下太平的时候。

朱怡成决定继续向北增派兵力,同时尽快打破湖北战场的僵局,以用最短时间内先平定南方和北直隶一带,随后再对清军各地进行分割消灭,以解决清廷有生力量。

如料的不差的话,当北京城被占的消息传到湖北后,隆科多必然会主动撤退,要知道北京一丢,各地清军士气大跌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隆科多手中的主要精锐有两部,一部是以丰台大营为基础的清军,这些清军的老家就在北方,现在北京失守老家没了,他们哪里还有心思在南方打仗?再加上康熙等人西狩,隆科多急于先考虑自保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另一部就是他手中的蒙古骑兵了,这些蒙古骑兵作战凶狠,来去如风,在中原和湖北战场上为清军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如果不是这支骑兵在,隆科多在湖北也没能力同明军僵持到现在。

清廷丢了北京,这些蒙古人会不会有异样的心思,这是谁都无法预料的。以隆科多的聪明他不难不想到这个问题,所以,隆科多撤军是显而易见,甚至有可能直接撤回河南。

只要隆科多撤退,那么湖北一省就成了明军囊中之物,湖北一下,湖南更不在话下,这样一来除了广西一地,南方可以说基本全在大明手中了,到时候大明再集中力量进行北伐,一来有北京和天津卫作为基地,二来又能举全国之力北上,大局可定也!

除了这些,对于将士的犒赏当然也在议题之中。打下北京城,新军居功甚大,所谓奖惩分明,对于功臣朱怡成当然不会小气,而军机处也对此提前做了准备,根据军功名单,在册诸人均有封赏。

根据军功、职位等不同,有的封爵,有的升官,也有的赏银,或两三者均有。其中张昭所赏甚厚,作为前锋,张昭一有占天津卫之功,二有在天津卫正面击溃清军之功,再加上在北京城下,张昭带兵直接干净利落地消灭了清军援军,更是大功一件。

故此,张昭在官职上直授以将军之衔,终于令其得偿所愿扛上了将星。朱怡成还直接给了他一个封爵,原来大明的爵位以公侯伯三爵,其中公爵为一等和二等,侯爵为一、二、三等,伯爵为一等和二等,合计七个等级。

但在朱怡成手上,大明封爵已重新进行调整,再一次恢复了之前子、男两爵,也就是公、候、伯、子、男五个爵位,这些爵位每级各分三等,共十五级。

这五等爵位均为世袭,但是世袭要求非常严格,除第一次世袭可例外之外,第二次世袭开始如对大明无功者就无法直接继承原本爵位,而是降级世袭,直至最后降到三等子爵之后停袭仅保留一个贵族头衔。

在这些世袭之外,朱怡成参考西方国家设置了民爵之位,民爵不可世袭,仅仅只是作为大明对有功人员的封赏,其地位等同于男爵。

在这些爵位外,当然还有王爵,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种,仅作为皇族子弟的封赏。为了避免后世继续出现前明王爷泛滥,养王爷如同养猪一般,每年支出导致财政不稳的情况发生,朱怡成不仅废除了之前皇室的圈养规矩,而且规定王爵同五等爵一样降级世袭。

张昭这一次被封二等男爵,这个封赏可以说是极厚的了,要知道如今朝中地位最高的人中仅只是廖焕之、董大山、王东、马功成等人,他们也不过仅是侯爵而已,而一直屡建奇功的杨勖也只是个二等伯。

当然了,之所以朱怡成把封爵控制的很严,而且暂时还未有重封,这是出于对未来的考虑。毕竟现在整个天下还未全部拿下,这清廷依旧还在顽抗,所有人心里都清楚,朱怡成这么做是出于将来的打算,一旦现在封得重了,那么等到天下全都归于大明时让朱怡成如何再封?难道直接把众人封王不成?

所以说,无论是廖焕之还是董大山等人,对于自己受封候爵丝毫没有不满,相反还非常心安。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将来才有更进一步的可能,到时候以自己的功劳,一个公爵是稳稳妥妥的,而且又不用担心功高震主到时候封无可封的尴尬,朱怡成这样安排同时也等于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而邬思道对于封爵丝毫没有任何兴趣,他这个人对这些并不热衷,倒隐隐约约有当年黑衣宰相姚广孝的做派。所以,邬思道虽说是朱怡成的近臣,同样也是军机处主要大臣之一,但他的爵位却只是一个区区三等伯,这还是朱怡成好不容易硬塞给他的。

除了张昭外,新军各将领也一一封赏,另外新军的成功同各部的努力也分不开,其中不仅有兵部和总参谋部的功劳,还有工部、皇家研究所等方面的努力。

尤其是皇家研究所,新军使用的火器精良,这些火器研制和推广皇家研究所居功甚伟,为此朱怡成特意奖赏了黄履庄一干人等,其中黄履庄官升一级,封三等男爵,从一个明算科一甲头名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一步跨越了别人几年都未达到的地步,而且还进入了贵勋行列。

当封赏送到位于南京郊外的皇家研究所时,黄履庄先是目瞪口呆,紧接着欣喜若狂,而当跪地接了圣旨后,又忍不住痛哭起来。

他哭的是自己,蹉跎数十年,从少年的神童到老大屡试不中,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就将终老于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